平安普惠:用科技“走到”小微身邊服務
“小微身邊”的金融科技
陸金所控股旗下平安普惠,是中國第二大非銀零售信貸服務機構。陸金所控股最新的財報顯示,平安普惠新增貸款當中,有近75%是小微企業主貸款。如何服務好這些核心客戶,支持小微企業發展,既是平安普惠的業務重點,也是其更好支持實體經濟的必解之題。
“金融行業經常給人‘冷冰冰’的感覺,所以,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提供金融服務的同時,提供‘更有溫度’的服務。”張思明說。
傳統金融服務小微“融資難”、“融資慢”一直是現實存在的問題,平安普惠用科技解題。張思明表示,平安普惠運用大數據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等技術,與金融機構充分協同合作,對小微客戶進行數字化風控,依托行為數據結合小微經營數據,來對客戶進行畫像分析,使得金融機構能對小微長尾客群進行精準授信,用“精準”解決“難”題。
對于小微信貸業務流程中必須依賴傳統方式的環節,平安普惠集中科技攻堅,打通了小微信貸全線上化業務流程,用“全線上化”解決“慢”題。2019年,平安普惠推出信貸領域全球首創的面審AI機器人,它將傳統金融機構的線下信貸面審通過AI線上化、智能化,并且能提供7*24小時審批的面審的服務。
“普惠擅長科技,但不限于科技。”先進的科技體驗與龐大的線下服務隊伍,讓服務不僅有科技,更有溫度。平安普惠新疆分公司在全疆各地有數千名走街串巷的咨詢顧問,他們用服務擴展科技邊界,與無數的小微企業經營者形成天然的精準鏈接,他們為每一個小微客戶負責,為他們提供最優質的面對面咨詢服務,幫助他們解決問題。
科技護城河
科技一直在衍進,服務持續在優化。張思明告訴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》,“除了確保機器人流暢地與客戶互動對話,我們還加入了加強反欺詐、風控能力的相關技術,包括人臉識別、微表情識別、語音識別等,實現對中高風險客群的AI覆蓋優化。”
2020年6月,平安普惠將小微貸款流程時效最慢的房產抵押貸款升級為無接觸、零上門的極速全線上流程,讓原本必須多次往返線下網點的小微企業主們能直接通過APP自助申請、全線上辦押、多方視頻簽約,享受“足不出戶家中坐,申請到放款3小時”的高效服務。
正是由于平安普惠豐富的行業經驗、強大的技術實力和獨特的渠道優勢,其長期保持著零售信貸領域的領先地位。數據顯示,平安普惠累計服務了1450萬以小微為主的客戶,2020年第四季度新增貸款的74.4%發放給了小微企業主,較2019年同期提升約10%。
張思明告訴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》,在其他金融機構在嘗試做科技化或者信息化轉型的時候,陸金所控股早已擁有“科技+金融”的雙重基因,通過底層架構、數據層、應用層的深度融合,構建了自己的護城河。
在談及金融科技行業未來趨勢以及對中國金融科技市場的預期,張思明認為,5G和數字貨幣會引領未來金融科技發展趨勢。他表示,隨著5G技術發展和應用,通過5G短信服務提供類似APP、小程序的服務模式,或者通過互動視頻的模式去做金融服務是未來發展的趨勢。
提供便捷的同時,平安普惠時刻堅守著安全邊界。張思明表示:“金融科技面臨強監督、強監管,這是行業技術發展到特定階段的必然要求。這意味著合規技術、監管科技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。”
平安普惠新疆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,今年公司將不斷提高客戶體驗感,用金融科技的力量幫助客戶實現美好生活的追求,打造“更有溫度”的企業。
免責聲明:市場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此文僅供參考,不作買賣依據。
相關熱詞搜索:
[責任編輯:]
參與評論